2010年中國大學50強排行榜總體說明
2010-06-29 10:27:43人民網
一、總體定位
“中國大學50強”以服務于中國高等教育的科學、健康發(fā)展為目標,以體現(xiàn)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為要旨,通過建立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體系,考察中國高水平大學的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及結構效益,為我國高水平大學科學發(fā)展提供依據,為大眾理性看待中國高等教育和中國高校提供參考,為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提供幫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數(shù)據所限,本排行榜考察對象的范圍僅限于部分國家部(委、院)屬高校,即教育部直屬高校、原國防科工委及中國科學院下屬的80余所高校。同時,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竭誠歡迎有意參評的大學為本中心提供數(shù)據。
二、指標選擇及權重分配
本評價體系由核心競爭力指標和社會影響力指標兩大部分組成。核心競爭力指標考察高校學科建設及科研能力,體現(xiàn)高校綜合實力及核心競爭力;社會影響力指標考察社會大眾對高校的評價,體現(xiàn)高校社會聲譽及影響力。兩類指標相結合,組成對高校的綜合評價。
2010年,我們對排行榜指標體系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具體指標和權重分配情況如下:
指標類型 |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以往權重 | 2010年權重 |
核心競爭力指標60% | 學科建設 | 國家重點學科 | 30% | 30% |
全國學科排名 | 10% | 10% | ||
科研論文 | SCI論文 | 10% | 10% | |
SSCI論文 | 5% | |||
CSSCI論文 | 10% | 5% | ||
社會影響力指標40% | 高考招生 | 高考平均分 | 30% | 30% |
網絡知名度 | 學校知名度 | 7% | 3.50% | |
校長知名度 | 3% | 1.50% | ||
國際性 | 留學生 | 5% |
核心競爭力指標包括學科建設和科研論文兩個一級指標:其中學科建設選取了國家重點學科及教育部全國學科排名兩個二級指標,前者代表較高水平學科的廣度,后者代表學科的高度;二者皆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評定,指標具有權威性、綜合性和代表性。科研論文指標的選取考慮了理工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差異性,分別選取了各自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論文、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論文和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論文三個二級指標,考察高校在理工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科研能力。為使論文指標更能全面體現(xiàn)大學實力,反映學校學科建設成就,我們從2010年起引入了SSCI指標,主要用于衡量大學文科國際發(fā)文水平。
社會影響力指標包括:高考招生、網絡知名度、國際性三個一級指標。其中,高考招生選取各高校錄取考生的平均分為二級指標;高考為我國規(guī)模最大、社會關注度最高的高等教育招生選拔考試,高考招生能夠有效體現(xiàn)以考生及家長為代表的社會各界對大學的評價。網絡知名度選取學校知名度及校長知名度兩個二級指標,學校知名度體現(xiàn)社會對學校的關注度(及一定程度上反映學校影響力),校長知名度則體現(xiàn)社會對該校校長的關注度(及一定程度上反映校長社會影響力)。國際性指標為2010年新增指標,選取留學生指標作為二級指標,反映了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和對國際教育資源的吸引力。
三、處理方式及數(shù)據來源
1、學科建設
(1)重點學科
處理方式:規(guī)模得分和結構得分相結合,各占50%的權重。規(guī)模得分來自于一所學校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總數(shù);結構得分來自于該校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總數(shù)與該校博士點總數(shù)的比值。
國家重點學科數(shù)據來源于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學校博士點數(shù)來自各高校網站。
為使不同指標得分具有可比性,所有得分都經過標準化處理,所得最終分也經過標準化處理,以下其他各個指標處理方式相同。
(2)全國學科排名
處理方式:根據一所學校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開展的全國學科排名的表現(xiàn)賦予相應分數(shù)。只考慮該校排在全國前一、二、三名學科,分別賦值后進行加總。
數(shù)據來源于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2009年公布的第二輪全國學科排名結果(2007-2009年) (www.cdgdc.edu.cn)。
2、科研論文
處理方式:規(guī)模得分和結構得分相結合,各占50%的權重,SCI、SSCI和CSSCI分別計算。規(guī)模得分為一所大學2006-2008年三年間SCI收錄論文總數(shù)、SSCI收錄論文總數(shù)和CSSCI收錄論文總數(shù)的標準化分值加總,結構得分依據該校2006-2008年三年間SCI、SSCI和 CSSCI論文總數(shù)與該校專任教師數(shù)量的比值得出。
SCI收錄論文數(shù)據來源從2010年起更改為更為權威的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數(shù)據,SSCI收錄論文來源于Web of Science數(shù)據庫,CSSCI收錄論文數(shù)據來源于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專任教師數(shù)據來自教育部匯總的相關數(shù)據。
3、高考招生
處理方式:對一所大學在各個省、市、自治區(qū)平均分分別進行標準化后,根據各校在各區(qū)域招生人數(shù)加權平均,分別得出文、理科高考排名。再根據各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數(shù)比例,結合江蘇(文理統(tǒng)考)招生情況,得出高考招生的綜合排名。
高考分數(shù)采用的是2008年全國高考招生數(shù)據,數(shù)據來源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授權、《高校招生》雜志獨家發(fā)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分專業(yè)錄取分數(shù)線》(搜學網“高考升學通”數(shù)據庫)。
4、網絡知名度
處理方式:以2010年4月1日為觀測點,考察各校在網絡上的出現(xiàn)頻度。2010年起,將“學校網頁數(shù)量”更改為“學校新聞搜索量”。 受谷歌退出中國影響,網絡知名度數(shù)據不再采用谷歌搜索引擎,百度(www.baidu.com) 成為唯一來源。
四、中國大學50強2010
點擊此處查看詳細榜單
五、聯(lián)系我們
本中心期望通過與社會各界的廣泛交流與探討來不斷完善本排行榜,歡迎廣大讀者及各位專家學者予以指正。
了解更多詳情您可登陸:http://plan.ruc.edu.cn/100622/ 電子郵件:Uctop50@126.com
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二〇一〇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