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乘車路線
2009-09-17 12:08:39網絡資源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市中心3公里,位于北京正陽門東南方向,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偯娣e273萬平方米。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北京即建有“沮澤”,是統(tǒng)治者郊祀并兼游獵的處所。金時對“南郊壇在豐宜門外”、“冬至日合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于圜丘”,均有明確記載。元朝的郊壇在元大都麗正門東南七里,壇為三層圓形石臺,壇區(qū)占地20萬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歷代郊壇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于永樂四年(1406 年)開始營建宮殿城池。同時,在南郊興建郊廟,歷時14年(1420年)建成,初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朱厚(驄)注熜:此字應是“火”字邊,需單造。改天地合祀為分祀。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清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筑進行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改、擴建及修繕。天壇終于形成了南北兩壇,規(guī)制嚴謹的盛朗風貌。
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墻環(huán)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筑集中于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接兩壇的的軸線,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臺,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它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漫長的道路。圜丘壇建筑群位于中軸線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圜丘壇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壇位于中軸線的北端,主體建筑即祈年殿,壇中還有祈年門、皇乾殿、東西配殿、燔柴爐、瘞坎、磚門等建筑,附屬建筑有七十二連房、神廚、宰牲亭等。圜丘壇、祈谷壇的附屬建筑多在其東,這種布局使天壇西部壇域開闊。內壇西天門內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環(huán)繞的宮城,名“齋宮”,是皇帝祭祀把前“齋戒”期間居住的宮室。
天壇古松柏及古槐3600多株,多植于明清兩代,少數為元代種植。大片常綠樹木營造出的廣袤蒼茫的氛圍,形成天壇獨特的園林意境。
·每年4月中旬可到天壇公園賞丁香花
天壇收藏文物逾萬件,多與祭祀有關,禮器、樂器占據相當大比例,分別陳列在皇穹宇祭天文物展覽、祈年殿歷史原貌恢復展覽、祈年殿西配殿祭天禮儀館展覽、祈年殿東配殿祭天樂舞館展覽當中。
圜丘:是圜丘壇的主體建筑,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神壇。圜丘為3層圓形漢白玉須彌坐石,各層壇面具墁以艾葉青石,環(huán)以漢白玉圍欄,上層壇中心有天心石,也稱“太極石”。查看圜丘詳細信息
皇穹宇:是存貯祭天正位及配位、從祀位神版的場所,又稱天庫。有正殿、配殿、圍垣及券門等。正殿為供奉皇天上帝及配祀諸神位之處。查看皇穹宇詳細信息
祈年殿:是一座木結構圓攢尖頂三重藍色琉璃瓦檐建筑,是清王朝舉行祈谷典禮的神殿,是祈谷壇的中心建筑。查看祈年殿詳細信息
齋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前在天壇內舉行齋戒儀式的宮殿,有皇帝居住的寢宮、舉行活動的無梁殿及宮門、鐘樓、值房、膳房、河廊等建筑。查看齋宮詳細信息
門票:旺季15元(聯票35元),淡季10元(聯票30元),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優(yōu)待證游覽公園免收門票費(不含園中園,大型活動期間除外),殘疾人免收門票
地址:北京市崇文區(qū)天壇路天橋東側
交通路線:乘公交2、6、7、17、20、25、34、35、36、39、43、53、69、71、105、106、110、116、120、122、504、525、610、684、685、687、707、723、729、743、800、803、814、826、958、快速公交1線、特3、運通102路天壇站;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