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穿校服怎么辦
2009-09-08 14:56:22網絡
學生不穿校服怎么辦?如何解決班級衛(wèi)生問題?學生上課走神怎么辦?……這些問題都是班主任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實際困難。日前,北京140中學舉行了一場“小問題研究墻”的展示和交流會。在會上,每位班主任都介紹了自己面對問題的思考過程和解決問題后的感受。
140中學在今年9月開學之初就推出一個促進教師交流成長的活動——班主任心語沙龍。“研究小問題”是“班主任心語沙龍”中的內容之一,目的是從“研究小問題”入手,自己尋找工作中的小問題進行研究,尋找解決辦法。并以此日積月累,改變以前教師德育論文下載多的狀況。
此次活動收集了三十多個小問題的研究成果,并以年級組為單位展示并交流。每個年級根據自己的現(xiàn)狀都提出了自己的研究主題和方向,初二年級提出的研究主題是“學生享受校園生活和學習同等重要”,高三年級提出的研究主題是“關注學生的職業(yè)生涯教育”。
初二(2)班的陳平老師就“學生上課走神怎么辦”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她說:“要求上課愛走神的同學準備本或紙,上課時邊聽邊動筆,根據老師的授課內容去寫、去畫,但它不同于記筆記,要求完整、規(guī)范,記的也不一定是重點,它僅僅是一種行為,使學生能夠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如:記錄一些詞組、句子而已),從而使大腦處于學習的興奮狀態(tài)。”陳老師表示,大概一個月后,學生上課走神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高一(2)班班主任居小娟笑著告訴記者,交流既能互相學習、借鑒,還能激起自己班級管理方面的智慧火花。海淀萬泉河中學的團委書記張劍冰對140中學這種促進教師交流的德育管理模式很感興趣,她專門拿來了小攝像機,認真地將整個會議的過程全部錄下帶走。
“問題本身就是一堵墻,如何解決學生在學校的諸多問題?”140中學副校長高紅認為,“問題墻”只是德育的一個新的模式,本質是集教師的集體智慧解決學生在校的諸多問題。這一模式還可以應用到班級文化創(chuàng)設之中,在班級里也可以設置“小問題墻”、“小問題樹”、“小問題角”、“小問題箱”等等,通過活動逐步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用問題驅動的方式,養(yǎng)成解決問題、戰(zhàn)勝困難的良好品質。
高紅還表示,“問題”對于德育來說也是一堵必須沖破的墻,今后,學校將以年級組為單位,確定內容或課題研究,每位班主任承擔一部分內容或者子課題的研究,從根本上解決德育科研與實際工作的融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