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2009-08-31 15:07:50網(wǎng)絡來源
首先,我們要研究的,習慣是什么呢?習慣是一種行為,是一種不知不覺不假思索的行為。譬如走路,便是一種習慣的行為。在走路的時候,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要加思索的話,恐怕連路也走不好了。又如我們下樓梯,也是一種不必加以思索的行為,假使要加以思索的話,就會妨礙下樓梯。
所以說,習慣是一種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覺的行為。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說:“行為就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對的。除了少數(shù)的例外,一切行為都是習慣。在一天里面,起床、穿衣、穿鞋、洗臉、漱口、吃飯拿碗筷,甚至上辦公室拿筆,都是一種習慣,這些事假使要加思索的話,也許都成問題了。
其次,我們要談到的是習慣與人生的關系。一個人假使養(yǎng)成了一種良好習慣的話,他將得到很多的好處,一生受用不盡。假使習慣不好的話,那么,將使他一生蒙受害處。舉例來說:一個3歲的小孩子,偷人家的東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糾正,那無異于是一種間接的鼓勵,后來就會慢慢養(yǎng)成一種偷的習慣了。我曾經(jīng)走過一個地方,那地方的人,很不客氣,總是開口罵人,閉口罵人,大人是這樣,小孩子也是這樣,好像不罵人就說不出話來一樣。這也就是因為那地方普遍的養(yǎng)成一種罵人的習慣了。但是也有些地方的人卻養(yǎng)成了一種好的習慣,他們經(jīng)常使用對不起”、“請”、“謝謝”這些詞語。譬如一個人碰了另一個人,連忙說聲“對不起”,那個人也許會說“不用客氣”或“沒有關系”,不致引起沖突。你看,講“對不起”這句話的習慣是多么好啊!30年前,我在美國的時候,曾親眼看到有一個父親要他的女兒去拿一樣東西,他說:“親愛的!請你給我把里面房子書架上的書拿來。”不久,女兒就把她父親所要的書拿來了,父親說:“謝謝你”于是女兒感到很大的愉快,說,“爸爸,別客氣!”這里,你看“請”與“謝謝”兩個詞又是多么的好�。∷粤晳T的好壞與人生有莫大關系的。
再其次,我要談習慣的種類。習慣有多少種呢?我以為有生理上的習慣與心理上的習慣兩種(其實習慣是分不開的,他就只有一種。這里我們只是為了說明的方便勉強的把它分開來。)生理上的習慣如吐痰,中國人是最不講究這個習慣的,總是隨地亂吐,現(xiàn)在我們要開展一種吐痰入盂的運動,把這種運動推進到學校里去,使學生自小就有這種良好的習慣,因為習慣是要自小養(yǎng)成的,大了再來養(yǎng)成這種習慣就困難了。從前我國有一個外交大臣到外國去出席一個盛大的宴會,在宴會上他把痰吐在很講究的地毯上,外國人看了很不順眼,中國其他的代表看了也很不舒服,覺得丟臉,他自己也感到難為情。這便是他自小沒有養(yǎng)成一種生理上的好習慣。生理上的習慣是比較簡單的,至于心理上的習慣,那就比較復雜了。如在辦公守時的習慣,假如沒有這種守時的習慣,那么工作的效率一定會減低。再拿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來講,那就更復雜了!有些人養(yǎng)成了樂觀的態(tài)度,遇事都很積極,都有興頭去干,如前面有一個希望似的;有一種人養(yǎng)成了一種悲觀的態(tài)度,遇事消極,做事不起勁,還沒有做就好像會失敗。不過,生理上的習慣與心理上的習慣其實是分不開的,是有聯(lián)系的,只是從簡單到復雜而已。
最后,我要談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yǎng)成,中國有句古話“慎之于始”,就是這個意思。如嬰兒初生的時候,假使大人不放他在床上而抱在懷里睡的話,不消一個星期,就會養(yǎng)成要睡在懷里的習慣。又如小孩子的大便,假使沒有養(yǎng)成定時大便的習慣的話,將會影響他的身心健康。要養(yǎng)成這種定時大便的習慣必定要天天使他這樣做,久而久之習慣便養(yǎng)成了。不過,在這種習慣沒有養(yǎng)成之前,不能夠有例外,即使大人在那時候有了別的事故,也不要忽略這種事情。還有一點尤其需要注意是教育的環(huán)境,我認為一個好的習慣養(yǎng)成,父母是負有很大責任的,像父母的言行、暗示,對于兒女的習慣形成有極大的影響,因為父母與小孩在一起的時間長久,一舉一動都很容易使小孩子模仿的,其他在小孩子周圍的人,也要影響到小孩子的習慣。所以,環(huán)境的教育對于習慣的養(yǎng)成,是有密切關系的。
總之,習慣與人生有很重要的關系。我們必須培養(yǎng)小孩子有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生理上的習慣,而且是心理上的習慣。要養(yǎng)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習慣,不但要“慎在其始”,而且要“慎之于終”。有恒的繼續(xù)下去,不要間斷,同時必須注意到養(yǎng)成此種良好習慣的教育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