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大學新生們的入學寶典 從選課到考證
2009-08-27 10:37:33廣州日報
進入大學就需要適應全新的學習方式。
對于大學新生來說,離開家門,搬入大學城,就像一個“成人禮”一樣,意味著學習和生活都將面臨巨大的變革。其中,最大的變革就是學校將以對成人的要求,來教導學生,管理學生。大學生要對大學學習做好規(guī)劃,學習方式也要從被動轉為主動,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修養(yǎng),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由集體學習到個人選課
除了極少數示范高中有選修課以外,絕大多數普通高中的學生三年都上著一樣的課程;而大學教育更尊重個性,有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分,在同一個班上幾乎沒有兩個學生選的課完全相同。對于這一現象,學生感觸頗深,剛上大二的學生小林介紹自己大一剛入學時選課的第一反應是,“找不到對手”。小林從小學開始,都習慣于找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作為競爭對手,依據別人的學習安排規(guī)劃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安排。可是,他發(fā)現大學同學大家選的課都不一樣,上課地點不同,再加上一些社團活動的分化,一個班的同學聚在一起上課的時間并不太多。小林表示,高中老師對作業(yè)和考試有很細致的安排,而大學老師只是列下一堆參考書目。同學之間無法獲知別人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水平。
最讓小林感到心理壓力的是,他想轉專業(yè)和出國留學,他就需要作出更多的個人打算。在大一結束時,小林轉專業(yè)失敗,他開始修“雙學位”作為補救。“雙學位”需要比同班同學多修12門課,多修34個學分。在看到同班同學在用功學習時,小林有一種“撕裂感”,他一心想學好第二專業(yè);但是,為了申請留學時成績單好看,原專業(yè)成績也不敢怠慢。在大二暑假,他又要為留學做準備,開始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托福和GRE上。對比準備考研或工作的同學,小林覺得大家過著完全不同的學習生活。
由老師督促到個人自覺
對于高中的優(yōu)等生來說,進入大學不免產生一種失落感。高中的老師相當于半個爹媽,對于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有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大學的師生關系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大學教師更關注于自己的科研,而不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優(yōu)等生應該戒除高中時代被老師捧為“掌上明珠”的心理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能力。
在大學,教師一般將學生當作成年人看待,不會督促學生的學習。所以,學生學習應該自覺,不能因為沒有老師管,就上課缺勤,不上自習,或是沉迷于打游戲。
學習需要有長遠規(guī)劃
大學生對于學習規(guī)劃不能放棄思考,簡單從眾。被動追隨熱點專業(yè),這些熱點專業(yè)在4年之后畢業(yè)時很有可能轉變成為難以就業(yè)的專業(yè)。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熱捧的生物工程和國際經貿等專業(yè),后來就業(yè)并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安排大學學習規(guī)劃要有前瞻性,既要安排當今社會上流行的“顯學”,又要安排現在用不上、不受關注、將來可能蘊含巨大機會的課程。
開學前兩日不宜外出宜先選課
不再像前些年的大學生那樣單純地享受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現在的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多是以就業(yè)為導向,在入學的時候就將眼光投向了畢業(yè)和求職,在大學生生活的一些重大選擇上都流露出了明顯的功利色彩。
選課:學生多以易于通過為標準
一般而言,大學分為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yè)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和雙學位選修課。對于本科生而言,公共必修課、專業(yè)必修課都是軟件系統默認選中的。
最有選擇自由的是公共選修課,有大學輔導員介紹,五六年前的學生當時選課還是以興趣為主,熱選的課程有股票投資入門、中西方比較文化、古典音樂鑒賞等;但是,近年來學生比較功利化,基本是以公共選修課的課業(yè)負擔和考試難度為標準,熱衷于選最容易通過的課程。廣州大學地科院的王同學介紹,現在找工作,你告訴HR你上過什么選修課一點意義也沒有,而選修課基本都是“XX學概論”,學再多的“概論”都不會被當作科班出身對待。
現在選課基本都是網絡報名,所以新生開學的前兩日不宜外出,要爭取能夠在網上“秒殺”到自己心儀的課程。學生在選課時也要考慮自己所能承受的負荷,如果一次所選的課程太多,不僅壓力大,沒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和社團活動,而且可能期末GPA會比較低,從而影響留學申請、推薦免試和找工作。另外,選的課程過多,很有可能遇到幾門課程同時考試的情況,經驗表明,一個學生同一時間至多只能應付兩門選修課考試,一門考半場。
社團:儲備給HR講故事的材料
據某大學輔導員介紹,如果說十多年前的大學生參與社團是為了充實學習生活,現在的學生參與社團更多地是為了評獎學金時有更多的加分,找工作時簡歷更好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應屆本科生小陳介紹,社團工作經驗在找工時至關重要,某些知名公司對于沒有某些社團頭銜的學生第一關就淘汰了;而在面試最后一輪,講一個社團故事則是一個“加分動作”,如果沒有社團經驗,你就沒有給主管講故事的材料;有時甚至你想編造一下,或是發(fā)揮一下,這些臨時的憑空捏造根本經不起主管在細節(jié)上的追問。
對于評獎學金來說,不同社團的加分權重是明顯不同的,擔任學校或學院團委、學生會職務的學生會獲得更高的加分;而一些興趣社團獲得加分的權重可能只有團委、學生會的1/3。在很多班級都會出現成績最好的學生只能拿到乙級、丙級獎學金,而成績平平、社團活動出色的學生拿到甲級獎學金的例子。
部分證書本科生無資格報考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對就業(yè)崗位的沖擊,大學生不得不想方設法加強職場競爭力,而考證是加強職場競爭力的一大捷徑。對就業(yè)最有幫助的證書是注冊會計師考試、司法考試等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不過,這些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一般要求報考者至少具有本科學歷。大多數學生直到本科畢業(yè)后才有資格參加這些考試,因此,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
往往是碩士生增強職場競爭力必拿的證書。此外,碩士畢業(yè)生考駕駛執(zhí)照的積極性非常高。
傳統熱點證書接受度下降
目前,一些熱考證書在求職中的接受度相比前些年明顯下降,比如最受學生關注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
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和專業(yè)軟件對工作效率的提升,除了公務員招聘和個別企業(yè)的要求外,絕大多數企業(yè)不再要求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
洋證書更能證明英語實力
本科生最熱衷考的是英語證書,由于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為畢業(yè)生找工作的“規(guī)定動作”,因此,BEC(劍橋商務英語)、托業(yè)(TOEIC)就成了證明英語能力的“加分動作”,甚至有些同學沒有出過意圖,也用雅思和托福成績證明自己的英語能力。
托福和雅思分別為北美和英聯邦的英語考試,準備時間相對較長。新東方學校專業(yè)人士建議,考雅思的同學大多數是打算在大三的時候申請,大四畢業(yè)時出國,雅思考試的有效期是兩年,所以不需要太早去考。
新興證書不斷涌現
目前市場上最受本科生青睞的證書是普通話等級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對于北方求職來說,普通話通常不會是一個考察項目,但是在華南,部分廣東企業(yè)卻對普通話有要求,一般要求求職者達到“貳級乙等”以上等級證書。廣州市內有不少培訓站可以提供普通話培訓和考試服務,比如廣東教育學院普通話水平測試站、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普通話培訓測試站、暨大華文學院普通話測試站、中山大學普通話水平測試站等。
去年在金融危機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穩(wěn)定性受到了應屆畢業(yè)生求職者的青睞。對于非師范類學生,想要上崗教學,需要參加教師資格認定考試,考試分兩門,分別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由各省教育委員會組織統一考試。
此外,希望提高就業(yè)競爭力的大學生,也會選擇實操性非常強、就業(yè)前景比較好的培訓課程,例如軟件工程師培訓、平面設計、模具設計、服裝設計、游戲設計、動漫設計等職業(yè)技能培訓課程。這些培訓價值不菲,大約和一個本科生一年的大學學費相當,比較貴的培訓項目甚至過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