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我們的家更和諧,讓家的明天更美好!
2009-08-26 10:57:33網(wǎng)絡資源
演講稿:我們的家更和諧,讓家的明天更美好!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抱歉在大家愉快的早餐后再一次將這一難登大雅之堂的話題拿出來與大家探討——廁所問題。記得一年前,原高二的莊璐瀅學姐首次向我們介紹帶著馬桶蓋的“WTO”:即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 —世界廁所組織以及11月19日這個重要的日子——“世界廁所日”,并提出了學校廁所存在的問題,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年后的今天,學校的廁所問題有所改觀,但近來我們高二(9)班的“鄰居”——男洗手間卻遭遇了這樣的事情:好好的便池卻被過早地中止了服務壽命,靜靜地躺在了地上,而旁邊的隔板也被拆了下來。洗手間可以說是一個舒緩緊張情緒的場所,但若通過這種暴力手段來緩解自己的情緒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作為洗手間的“鄰居”之一,我認為有必要為它的“不公平待遇”進行申訴。
好好的公共設施為什么會遭到這樣嚴重的人為破壞?在這個被公認為校風優(yōu)良的深圳外國語學校為什么還會存在這樣不和諧的現(xiàn)象?那些極個別的外語學子為什么要在廁所里做出這樣缺乏公共道德的事情。難道這些問題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嗎?
在這里我想提出“慎獨”這個詞,即“謹慎”的“慎”,“單獨”的“獨”。“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這個詞最先見于《禮記·中庸》,指的是人們在個人獨自居處的時候,也能自覺地嚴于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欲念和行為發(fā)生,從而使道義時時刻刻伴隨主體之身。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時,即使做了壞事也無人知曉時,依然不做壞事。
因此,剛剛提到的在外人面前愛護公物,但在廁所這種較為隱蔽的場所卻無法約束自己,做出違反公共道德的事,這就是典型的“不慎獨”。如果一個人做不到“慎獨”,卻還要標榜自己修養(yǎng)好、品質(zhì)高,那只能說他(她)是一個極其虛偽的人、一個不可信賴的人。
多數(shù)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但若在空無一人的場所,能否依然不折不扣做到呢?在人來人往的教室、食堂等處,沒有人破壞公物,但在洗手間卻出現(xiàn)嚴重的破壞公物現(xiàn)象。由此可見遵守公共道德雖不是一件難事,但持之以恒地去做、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卻需要較高的個人修養(yǎng)。
最后,我想說,作為外語學子,我們經(jīng)常提到“愛校”兩字,那么如何來體現(xiàn)自己的愛校情感呢?我想培養(yǎng)“慎獨”的精神品質(zhì)非常重要,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慎獨”,深外的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何愁不會進一步的發(fā)揚呢?我希望大家在校園里帶著“愛校”的心不斷努力,讓遵守公共道德成為一種習慣,那么“慎獨”便不再是一件難事。
同學們,深外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就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廁所問題做起,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使我們的家更和諧,使家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