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誰第一?反思中國大學排行榜作用
2008-03-05 09:25:20科學時報文章作者:趙鷹
由于中國大學的特殊性,不同層次之間的差別本身就很明顯
國內的中國大學排行榜的作用從其誕生伊始就飽受懷疑,尤其是一些綜合排名的公平性、權威性、科學性等更容易被懷疑。而在日前,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在針對內地“985”高校大學的一項比較研究中指出,對這些學校,在政府定位和民間機構綜合評價和單項指標排名中的評價中既有相合之處,也有一定的差別。體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各個學校都有各自獨有的特性和優(yōu)勢,并不能全都放到一塊進行單純的比較。
“985”高校的比較研究
從“985”高校的歷史來看,幾乎在前六次國家重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的名單中都能找到其蹤影?偟膩砜矗诘谝粫r間7次確定的大學名單的并集是21所。在7批次全天候出現(xiàn)的大學有3所,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這說明其在中央政府心目中的地位最為鞏固。
蔡言厚發(fā)現(xiàn),在對政府的認定和民間的評價進行比較時,圍繞這些大學,實際上兩者的評價存在著趨同的現(xiàn)象。即政府在歷次確定第一批大學時,一般在15所左右擺動,而2007年的四大民間綜合排行榜前10名的并集是15所,兩者基本一致,只有少部分大學各異。政府的認定和民間的評價在總體上這樣吻合,說明各個大學具有的競爭優(yōu)勢在一定的范圍內被不同的評價主體、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估時所確認。
就此而言,蔡言厚認為并不能對“985”高校進行簡單的排名,至少在第一、第三和第十名上會存在較大的爭議。比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誰是第一呢?
他的研究表明,總的來說,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其列的4個表中,獲得第一名的數(shù)目分別是14個和9個;而在政府第一批指定全國重點院校、確定“七五”“八五”重點建設和享受副部級待遇學校、遴選“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學時,政府下文的學校順序中,北京大學都是排在清華大學之前,雖然在下達經(jīng)費時總是并列。
此外,從民間排名來看,清華大學在四大榜單中占據(jù)優(yōu)勢。而從一些具體的指標的排名來看,兩者各有優(yōu)勢。因此,蔡言厚認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應該并列第一,但各有特色,不可替代——北京大學是人文科學的北斗,清華大學是理工科學的泰山。
同樣,在其他的一些“985”高校里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的情況,即要么特色不同,不便比較;要么學術、科研、教學等側重點存在較大差異,也不便于用同一個尺度來衡量。所以,在進行這些學校的排名研究時,即便是將政府的評價和民間評價綜合起來衡量,對于第三、第十名究竟是誰,也很難有明確的答案。
排行榜要適應實際需求
據(jù)蔡言厚統(tǒng)計,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民間開展大學排行榜以來,在1987年至2007年間,國內共有20個左右的民間機構發(fā)布近400個有關中國大學的大學排行榜,其中大學綜合排名近30個,單項論文排名140個以上,其余的是特色單項指標排名。
在這近400個有關中國大學的大學排行榜中,綜合大學排行是最受質疑的。如在不同的榜單中,同一所大學的排名相差很大,不免讓人質疑。
實際上,質疑綜合排行榜局限性的一個焦點是:同一個標準或者指標體系能否用來衡量所有的大學。也就是說,不管標準怎樣制定,大學之間的可比性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正如北大與清華一樣,誰是第一本就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得出結果。同時,對于中國的大學,由于其特殊性,不同層次之間的差別本身就很明顯,如果忽略這種差別,也就相當于是將不同重量級別的拳擊手放在同一層次比賽一樣,更不具備可比性。
相對而言,一些單項排行榜、重點學科和博士學位優(yōu)秀論文排名等比較受社會認可。而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等的排名因其數(shù)據(jù)的權威性更容易被社會所接受。
在對排行榜的爭論聲里,反對者表示,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遠沒有成熟,大學與政府的關系、大學之間的關系遠沒有定型或趨于正常,大學仍有行政級別,公正、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遠沒有形成,所以中國還不具備大學排名的內外條件。而贊成者則表示,有排行榜總比沒有強,而且,事物都是在發(fā)展中逐步完善的,排行榜也一樣。
那么,究竟大學排行榜應起到什么作用呢?就學生而言,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了解自己想要去的大學以及選擇什么樣的學科,而這種選擇,不僅要根據(jù)大學、學科所處的地位,還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所及的范圍來確定。
所以,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尤其是高考時,排行榜的參考意義顯得異常重要。因而,排行榜是否科學權威,實際上關系著考生的切身利益。就大學來說,通過排行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相應地調整自身的辦學戰(zhàn)略與方向。